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扎根西北 奉献最美――访永利集团鲁向平研究员

来源:永利集团         发布日期:2014-12-18     浏览次数:

     

鲁向平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黄土高坡的粗犷和豪宕造就了他直率的性格和朴实的作风,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他敏锐的思想和睿智的才思,多年孜孜不倦的科研之路开阔了他的视野,更坚定了他扎根西北的决心。    

在永利集团从事科教工作的鲁向平研究员,曾任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农科院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主任。20多年里,他一直从事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农业开发的科技攻关、科技推广和科技扶贫工作,擅长研究系统性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现致力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他情系黄土,以土为根,春华秋实,岁岁年年,期盼重塑高原绿。

 扎根高原“三农”为业

漫漫科研路,寻道不畏难。作为国家科技攻关85-008-01-01米脂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研究专题的第一主持人,鲁向平付出了很多,但看到该项目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认为再难也值得。1995年12月经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有关省区科委组织的验收委员会验收结论认为;“该专题针对陕北陡坡土地资源多和生物资源贫乏,研究出了一整套陡坡地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泉家沟模式及单项技术累计推广300万亩,陕北窑洞笼养鸡技术、陕北蚕桑新基地的建设、红枣矮丰密栽培技术等,被政府部门采纳推广后,累计创造新增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

    高屋建瓴   追求唯真

多年的科研积累,使得鲁向平成果颇丰。他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超前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低值土地的高效利用,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整体配套性研究等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决策咨询和实体模式的示范方面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和产生过重大影响。

鲁向平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性著作和编著有《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黄土丘陵区种植业研究》,《黄土丘陵区保土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黄土丘陵区新型生态经济体系研究》,《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模式研究》,《陕北渭北农业经济研究》,《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等。

在科研领域里,鲁向平似一颗明星,绽放着独有的光芒。曾获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陕西省农科院成果奖,农牧成果,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农业经济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农业经济研究会,当代陕西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优秀咨询建议三等奖等。其中《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模式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米脂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国际合作项目4期,媒体宣传报道20余万字。

进取中显淡泊

鲁向平“战绩”卓越。他曾获得陕西农科院模范党员、先进个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青年十杰、陕西省科技新星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光荣称号。1994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陕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成果查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西北农业学报编委、《农科城报》主编、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面对成绩,他很淡然,说得更多的还是感恩和鞭策.

      人生奋斗,奉献最美   

人生征途万里遥,鲁向平在追求中奉献,在奉献中超越,回首在西北科教工作道路上走过的数个春夏秋冬,荆棘之途上已洒满了鲁向平全部的青春和满腔的热忱,而他的执著与刚毅也向我们昭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这项事业已经深系于他的生命,毕生难舍。

                                    (此文原载于《科技之光》2014年10月国庆特刊)

编辑:

终审:

版权所有  永利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