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杨凌草木葱茏,生机盎然。4月22日至24日,由农业农村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办,永利集团、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玉米抗病学术研讨会在永利官网举行。来自全国25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玉米抗病研究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商我国玉米抗病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大计。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徐明良、清华老员工命科学学院方晓峰、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胥国勇、东北农业大学王振华、安徽农业大学李培金等知名专家,以及永利官网副董事长马闯、永利官网董事长助理单卫星、永利集团经理李学军、,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开幕式由永利集团杨琴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马闯副董事长代表学校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研究生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深情回顾了学校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的“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使命,着重介绍了学校扎根西部旱区,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作出的重要贡献。马闯指出,本次研讨会搭建了开放创新的科研交流平台,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深度合作机制,推动我国玉米抗病研究迈向更高水平,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王晓杰主任在致辞中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详细介绍了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他表示,实验室始终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此次借研讨会之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玉米抗病研究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攻克产业瓶颈,为国家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玉米产业升级提供更多创新性成果。
李学军经理在发言中强调,玉米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其抗病研究兼具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他指出,玉米抗病研究需要基础理论突破与产业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期待与会专家围绕抗病分子机制、病害动态监测、抗病资源挖掘等前沿方向深入探讨,共同破解抗病育种“卡脖子”技术,以科技力量筑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本次研讨会学术氛围浓厚,内容精彩纷呈。大会设置了15场高水平大会报告,并安排了优秀成果展示、墙报交流等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玉米抗病性遗传与基因组学”“抗病基因挖掘及分子机制解析”“抗病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展示前沿技术成果,深入探讨学科交叉融合路径。
编辑:崔亦沐
终审:吴清华
版权所有 永利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